第三十三章 风起云涌_南明战神
海棠文学 > 南明战神 > 第三十三章 风起云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三章 风起云涌

  李自成没有再说别的话。有一个片刻,他望着跪在地下的宋献策,既没有对他说什么责备的话,也没叫他平身。虽然来献策说出了许多使他大为扫兴的话,分明已经断定东征必败,但是军师的话确实都有道理。这时,他忽然看见,宋献策的两鬓上有了许多白发,下巴上也有一些白须,而三四年前,并不是这样的。自从崇祯十三年十月间宋献策到他的军中,不但向他献上《谶记》,立了非凡大功,而且在重要谋略上,在帮助他进行大顺军的新建制上,都献出了心血,非一般文臣可及。他想了一想,用温和的口气说道:

  “你说的有道理,也是出自忠心。快坐下,朕不会怪你。朕有重要话问你,快坐下吧。”

  宋献策叩了个头,重新坐下。李自成紧皱双眉,小声问道:

  “军师,你是朕的股肱之臣。崇祯十三年,朕初入河南,正是困难时候,牛金星来到军中,紧接着你也来了,又接着是李岩来了。可以说是风云际会。几年来同心同德,共建大业。目前东征胜败,大业所系。你替朕拿个主意。”

  宋献策看出来李自成的心中仿徨,仗着胆子说道:“请陛下拿出壮士断腕决心,传旨停止东征,三万人马在通州准备迎敌,三万人马回北京准备守城。”

  李自成沉吟片刻,说道:

  “不行,此计朕不同意!”

  宋献策不敢驳辩,胆怯地问道:“陛下有何睿见?”

  李自成紧皱双眉,神情威严,小声说道:“献策!你想想,如今大军已经启程,天下臣民皆知,消息也已经传往长安,连吴三桂那方面也知道了。事已至此,不见敌而忽然退兵,自毁士气,自乱阵脚,自损声威,自古无此用兵之道,不仅见笑于今世,也将贻讥于后人。现在东虏方面,尚无确报,也许尚未出动。朕决定趁将士们因朕亲自东征,士气转盛,可以一战。倘若不乘此一战,士气再低落下去,想鼓起来很难,惟有在北京等着挨打。为今之计,应该趁东虏兵尚未来到,我大军迅速进到山海城下,迫使吴三桂向我投降;如不投降,就一战将其击败。然后,马上回师,与东虏决战。这是朕的主意,你看如何?”

  宋献策不敢回答,只佯装沉思不决。

  李自成知道局势确实危险,但又不愿停止东征,犹豫片刻,下定决心,说道:

  “献策,东征之举不能中止,一中止即葬送了国家威望,破坏了全军士气。在此情况之下,你用笔记下来,马上去办。今夜就完全办妥,将朕的谕旨迅速发出,不可耽误。”

  “遵旨!”

  宋献策走到陈设笔砚的桌边,打开墨盒,膏好毛笔,摊开一张笺纸,回头望着李自成说道:

  “请陛下谕示。”

  李自成说:“你记清楚,第一件事,传谕保定刘芳亮,立即调集两万精兵,交谷可成率领,火速赶来北京,不可迟误!”

  宋献策迅速记下皇上原话,复述一遍,随即停笔恭候。

  李自成接着说:“传谕驻荆州权将军袁宗第,如左良玉在武昌无重要动静,望将湖广军民诸事交白旺处置,袁宗第本人速调集五万精兵星夜赶往河南,镇压叛乱,即在河南等候后命。”

  宋献策一边记下上谕,一边在心里感到欣慰。他深知袁宗第是一员虎将,携五万大军回师河南,不但河南的局面不致糜烂,而且对黄河以北的战事也随时可以救援。他将口谕记录念了一遍,又一次停笔恭候。

  李自成又吩咐道:“向天佑阁大学士传朕谕旨,催田见秀押运金银珠宝速回长安,如尚未走尽,必须悉数启程,妥运无误。这是一件大事。还有第二件,北京各城门严禁出入,不许官员外逃。第三件,将城中存放的红衣大炮,全交李岩迅速运到城上,安好炮位,检查弹药,擦净炮膛,宁可备而不用,不可临时慌张……”

  宋献策不觉说道:“是,是,非常重要!”

  “啊,还有一件大事,朕几乎忘了。”

  “请陛下谕示。”

  “传谕留守长安的罗戴恩:张献忠已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伪号,派重兵驻在广元,又派出一支人马进犯汉中。罗戴恩务必速派得力将领,剿灭进犯汉中一带的张献忠零股逆贼,夺取广元,并作好准备,待朕师长安以后,即派大军入川,扫荡献贼,不使其割据一方,为患将来。”

  宋献策将记录恭述一遍,问道:“还有何谕示没有?”

  李自成说:“没有别的紧急事了。你回到随征军师府,将这几道谕旨办妥,晚膳后送来,朕看过以后,由你军师府连夜发出,不可迟误。”

  宋献策马上回到随征军师府,屏退闲人,只将两位机要书记官叫到面前,从怀中取出皇上的绝密口谕记录,命两位机要书记分别拟好谕旨稿子。宋献策将稿子仔细看过,改动几个字,使之更符合皇上平时说话的口吻。然后命一位同皇上左右常有来往的书记官赶快进行宫去,请皇上亲自一阅。

  ……

  四月中旬,当李自成向山海关进兵之时,而在承平的江南南京城则是风起云涌。

  以立贤名义要拥立潞王的钱谦益等东林党,奔走于各官员之间,鼓吹立贤,而以马士英为首的拥立福王的实权派表面上虽然平静,但是背地里却风起云涌。

  史可法得到密报淮南府的高杰、庐州府的黄得功、以及驻守在河南和闯军交战的刘良佐居然带着部队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朝着南京而来!

  “这是想要干什么?造反吗?”人潮繁华的太平街金陵酒楼的一间包厢之内,史可法和秦义对酌,一直都是以隐忍著名的老好人史可法,已经喝的微微的有点醉意了,自己身为兵部尚书,那些武将不听调令就擅自带领部队来南京,这让史可法颇为气愤。

  “这是马士英惹得祸啊,马士英这个蠢货,他难道不知道何进当年把董卓引进长安,导致董卓祸害天下吗?”史可法将酒杯一把砸在地上。

  “尚书大人,没必要这么生气,既然那三人要来南京,就让他们来南京就罢了,他们到了南京,若是不听话,尚书大人断了他们的粮草供应就是,若是敢惹出什么是非,南京六万京营和在下的两万精锐,肯定会助尚书大人一臂之力的!”秦义安慰道。

  虽然知道日后四藩镇根本不是史可法能对付的了的,但是现在能安慰下史可法就安慰下吧!

  “秦将军说的是,是在下孟浪了!”史可法想了想,重新坐下来喝着酒。

  “如今拥立潞王的钱谦益在四散奔走,拉取盟友,而马士英的倚仗就是拥有兵权的四个将军,难道大人想看着钱谦益得势?”秦义问道。

  “将军,我现在很纠结,一方面是道德纲常,一方面是亲朋师友,这让我在立场上十分的为难啊!”史可法为难的道。

  秦义笑了笑,他也不再多说什么让史可法拥立谁了,现在的史可法就坚定了自己站在中立的立场而已。

  “大人想要中立,怕是没那么简单,这场争斗到最好还是要大人来出面的!”

  史可法也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秦义所说的他最明白不过了,自己身为南京城中最大的大佬,到最后闹得不可开交,还是得自己出面,只要自己开口支持哪一方,另一方就绝对没有资格说什么了。

  “到时候再说吧!”史可法说道。

  秦义笑了笑,两人接下来又喝了几杯,张煌言从外面走了进来:“将军,扬州急报,说高杰联合刘良佐一进入扬州府变本加厉了!”

  史可法大怒:“他们是真想造反了!”

  秦义赶紧安抚住史可法:“大人请息怒,这事还是我去解决吧!”

  史可法点了点头,坐下来重新喝酒。他这几天的烦恼事确实挺多的,情绪起伏也比较大。

  高杰和刘良佐在淮安府就开始有抢掠的苗头了,只是淮安巡抚路振飞强势,再加上高杰驻守的区域是淮安府,还有点收敛,但是一进入扬州府,就开始变本加厉了,沿途烧杀抢掠,凡是敢有反抗的百姓,纷纷被屠杀殆尽,扬州府巡抚卫景瑗还未上任,各州县奈何两人势大,根本无法和这群土匪一样的士兵交涉,只能忍气吞声。

  “尚书大人大人,我还得去扬州一趟,扬州百姓也是我大明子民,怎么能容这两个恶贼肆意妄为!”秦义对史可法抱拳道。

  “我也跟你去!”史可法站起来说道。

  秦义点了点头,有史可法一同前往,想必和刘良佐高杰交涉也比较方便一点。

  带着亲卫营,秦义当即和史可法前往燕子矶码头,那艘秦义带来的大海船,还停留在燕子矶码头这里,雇了几艘前往扬州的货船,顺江而下仅仅不足一个时辰,秦义就来到了扬州城外的军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jyj.com。海棠文学手机版:https://m.hbjy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